各位朋友,晚上好。
想必今天大家都被“全智贤新剧台词”事件刷屏了。事情不复杂:我们的国民女神全智贤,在新剧《暴风圈》里说了一句台词——“为什么中国会这么喜欢战争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国内的网友们瞬间炸了锅,抵制的声音此起彼伏。紧接着,韩国一位名叫徐敬德的教授坐不住了,跳出来发表了一番“高论”,言辞激烈地抨击我们是“内容窃贼”,说我们通过非法渠道“偷看”了他们并未在中国上线的剧,还好意思理直气壮地挑毛病。
一时间,韩国网络上也是一片叫好,似乎这位教授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但,我们真的只是“偷看”后无理取闹的“窃贼”吗?这件事,远比“版权”二字复杂得多。
一、教授的“正义”,是把水搅浑的障眼法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Disney+确实没有在中国大陆提供服务。因此,大部分国内观众能看到这部剧,渠道上确实存在灰色地带。
徐教授抓住这一点,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为“盗版”问题,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策略,因为它瞬间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你们是小偷,小偷有什么资格评价我家的东西不好?”——这逻辑听起来无懈可击。
然而,这恰恰是最高明的“偷换概念”。
他巧妙地用“观看方式”的程序正义问题,掩盖了“内容本身”所造成的实质伤害问题。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大街上公然辱骂你,而你恰好踩了草坪,他反过来指责你:“你破坏绿化,有什么资格说我骂人?”
荒谬吗?非常荒谬。
观众的情感被伤害,是因为那句台词本身所携带的偏见与恶意。这种伤害是真实存在的,它并不会因为观众是通过什么渠道看到的而有丝毫减弱。徐教授绝口不谈台词本身的争议性,反而将矛头直指观众的观看行为,这根本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转移矛盾,把一场关于文化尊重与偏见的讨论,强行降级为一场关于版权的口水仗。
二、别装无辜,演员真的只是一枚“提线木偶”吗?
教授的另一个论点是:“要抗议就去找制作公司,别针对演员。”
听起来很有道理,演员只是念台词的,冤有头债有主。但在今天的全球化市场里,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演员,真的只是一枚没有思想的“提-线-木-偶”吗?
恐怕不是。
全智贤这个级别的演员,其团队对于剧本的审核、角色的选择,必然是慎之又慎的。尤其是在一个与重要邻国相关的、明显带有负面指向性的台词上,他们真的会毫无察觉、照本宣科吗?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我们并不是要求演员去改写剧本,但至少,他们有提出异议、进行沟通的权利和责任。当一个角色、一句台词可能引发巨大争议、伤害特定群体的情感时,选择接受并演绎,本身就是一种表态。
将所有责任推给编剧和平台,让演员扮演一个“纯洁无瑕的受害者”,这在粉丝眼中或许成立,但在复杂的国际舆论场里,显得过于天真和苍白。
三、最值得玩味的,是韩国网友的“人间清醒”
在这场风波中,最有意思的,反倒是韩国网友的评论。除了大部分无脑支持教授的言论外,我们看到了一些极其“清醒”的声音。
“要是角色互换——中国拍了一部剧,把韩国塑造成一个好战国家,我估计韩国这边的舆论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半斤八两罢了。”
看到没?这才是真正的换位思考。
这位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你的文化产品想要走向世界、赚取全球观众的真金白银时,就必须学会尊重你的衣食父母。你可以批评,可以探讨,但绝不能以一种傲慢的、想当然的姿态,去散播偏见甚至谎言。
而徐教授那句“中国网民似乎因此感到极度不安”,更是将傲慢写在了脸上。他将我们的愤怒简单粗暴地归结为“嫉妒”,这不仅是对我们民族情感的漠视,更是对自身文化创作问题的刻意回避。
我的观点:尊重,才是通行世界的唯一护照
说到底,这场风波的核心矛盾,根本不是“盗版”,也不是“玻璃心”,而是“尊重”。
一个真正优秀的文化作品,是能够跨越国界、引发共鸣的,而不是靠制造噱头、挑动对立来博取眼球。韩国文化产业的成功有目共睹,但如果成功带来的不是谦逊和包容,而是俯视一切的傲慢,那么这种成功,恐怕也难以长久。
徐教授的愤怒,看似义正辞严,实则暴露了其逻辑的狭隘。他只看到了“墙”,却没有看到墙外人们真实的情感和反应。
对于我们观众而言,愤怒是必要的,因为它代表了我们的底线。但愤怒之余,更应该保持思考。将炮火仅仅对准全智贤个人,或许解气,但真正应该被审视的,是她背后那个生产出这句台词的创作体系和默许这种偏见存在的社会氛围。
别再跟我们扯什么“偷看”了,请先学会,什么叫“尊重”。
你怎么看这件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加杠杆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